团队名称 |
|
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团队 |
|
研究方向 |
方向一: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史研究 方向二:南方少数民族关系史研究 方向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史研究 方向四: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研究 |
负责人 |
段超 |
团队成员 |
孟凡云、韦东超、庾 华、陈 苹、马 旭、崔 榕、李 然、李锦云、张佩 |
一、团队研究方向的特色 |
|
依托地域优势,重点研究土家、苗、瑶、畲、毛南族、壮族、黎族等南方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努力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创新理论,竭力保持在学界的领先地位。 |
|
二、团队研究方向的优势 |
|
学科方向发展历史长,团队实力雄厚,发展平台好。本方向发轫于我校建校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学术底蕴深厚。团队负责人学术地位高,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学术成果丰富,学术影响力大,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团队获得近10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了著作,在国家权威报刊和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0多篇。获各类奖项近10余项,多项调研报告获采纳。团队集体科研攻关能力强。近五年了团队成员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民委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出版《武陵山片区发展报告》系列丛书。2012年,团队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
|
三、团队建设目标 |
|
学术团队建设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获得重要奖项,培养优秀学术梯队为主要任务,以建设高水平民族学学科和少数民族史博士点、以及少数民族史、民族学硕士点为目标。 |
团队名称 |
|
民族社会发展研究团队 |
|
研究方向 |
方向一:民族地区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 方向二: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
负责人 |
田 敏 |
团队成员 |
李吉和 库少雄 徐莉 黄利会 陈云 张翼 章长城 唐胡浩 储庆 |
一、团队研究方向的特色 |
|
第一,聚焦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以社会调查为基。浞址⒒由缁嵫Ш兔褡逖嘟岷系难Э朴攀,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注重提出和开展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关注民族地区社会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弱势个体,推动民族社会工作的学科体系建设,形成国内民族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 |
|
二、团队研究方向的优势 |
|
一是团队确定的研究领域有着深刻的社会转型背景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与服务民族地区结合紧密,能够提供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是团队有区域研究、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结合的综合优势;三是团队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区域稳固,对外合作基础良好,教研结合经验丰富;四是团队成员学术研究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共10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7人,博士9人,硕士1人。 |
|
三、团队建设的目标 |
|
一是形成鲜明的民族社会学特色学科。在项目研究、科研成果、校地合作、应用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形成独有的特色;二是建成国内一流的民族社会学研究团队,做到学界知名并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三是开设民族社会学研究博士点方向。结合现有社会学硕士点建设,在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开设民族社会学研究方向,形成我校民族学博士点的特色研究之一;四是争取用5到8年时间建成省部级研究基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团队名称 |
|
散杂居民族研究团队 |
|
研究方向 |
方向一:散杂居民族问题研究 方向二: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 |
负责人 |
许宪隆 |
团队成员 |
王 萌、张丽剑、李勇军、方清云、方长明、操竹霞、李连广、裴圣愚、王清华、蔡鹏飞 |
一、团队研究方向的特色 |
|
该团队研究范围涉及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了“六族四乡,两湖一山”的研究特色;“六族”即针对回族、白族、畲族、土家族、东乡族、保安族的研究;“四乡”即针对回族乡、白族乡、畲族乡、土家族乡四种类型民族乡的深入研究;“两湖”即指针对湖南、湖北散杂居民族问题的专门研究是团队的重点;“一山”即以武陵山区研究为核心。 |
|
二、团队研究方向的优势 |
|
学术积淀深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拥有众多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具备中部散杂居民族研究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学术梯队层次合理,科研能力强。已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和第三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标志性成果。 |
|
三、团队建设的目标 |
|
团队以凝练学科方向,建设高水平学科和学位点为基本目标。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获得重要奖项,培养优秀学术梯队为主要任务。整合学术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组合,打造散杂居少数民族研究的核心竞争力。 |
团队名称 |
|
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研究方向 |
方向一:南方少数民族艺术与民俗文化研究 方向二:南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 方向三: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 |
负责人 |
柏贵喜 |
团队成员 |
卢兵、林毅红、卢世菊、肖屏、杨征、刘婷、王振威、韩斌、陈桂、许佳 |
一、团队研究方向的特色 |
|
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与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文化政策的重中之重。本团队重点研究土家、苗、壮、侗、黎、瑶、畲、毛南、仫佬等南方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领域与内容。本团队将文化保护置于生态背景下,对南方民族地区的国家级、省级文化保护区进行理论与应用。 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民族非遗保护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文化保护实践,在民族地区获得较高声誉。 |
|
二、团队研究方向的优势 |
|
具有悠久的学术研究传统。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研究力量雄厚。在有特色的研究领域与内容上,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近五年,团队研究人员共承担各类与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基金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40余篇。成果获省部级奖10余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
|
三、团队建设的目标 |
|
团队承继乐鱼app冠名大巴黎关于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力争在一个周期内推出系列性的标志性成果,使团队在该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形成全国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高地。 |
团队名称 |
|
中国边疆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团队 |
|
研究方向 |
方向一:民族迁移与边疆疆民族布局变动 方向二:边疆民族地区近代政治转型与当代社会变迁 方向三:少数民族宗教与边疆民族社会 |
负责人 |
闫天灵 |
团队成员 |
李安辉、陈祥军、秦熠、孙东方、王艳萍、童玉英 |
一、团队研究方向的特色 |
|
侧重于北方及西北传统游牧民族地区的研究,在内蒙古及新疆阿勒泰地区已初步形成特色研究成果。立足于当代中国边疆概念,结合历史上的“边缘与中心”划分,将远边与近边打通,做“大边疆”视野下的边疆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 |
|
二、团队研究方向的优势 |
|
一是民族研究与宗教研究相结合,具备驾驭边疆问题最主要特征的条件和能力。二是跨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团队成员中有历史学出身的,也有民族学、社会学出身的,在学科结构上具有开展跨学科研究的优势。三是内地与边疆双重视角关照上的优势。四是外围支持上的优势。2000年以来,乐鱼app冠名大巴黎的北方和边疆民族研究处于稳步发展和上升中,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专题论文5篇,目前已成为乐鱼app冠名大巴黎和学校民族学研究的一支方面军。 |
|
三、团队建设的目标 |
|
凝聚起本校中国边疆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的基本力量,在边疆民族关系、边疆民族政治与边疆少数民族宗教等领域做出明显成绩,推出标志性成果,为本校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学科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提供新的支撑点。 |